“現在電信運營商從物聯網的最底層到最后端的應用,已經有主導中國物聯網發(fā)展的味道?!敝袊锫摼W標準聯合工作組有關負責人日前對《第一財經日報》指出,電信運營商的強勢介入,讓業(yè)界都認為物聯網就是通信行業(yè)的事情,給政府決策帶來一定偏差。“其實物聯網應該是各行各業(yè)聯合推動的事情,不是通信一個行業(yè)可以完成的事情?!鄙鲜鲇嘘P負責人指出,物聯網標準制訂也不是一個層面、一個部門能做成的事情,但電信運營商卻覺得他們應該要主導物聯網標準的制定,導致標準制定過程中各自孤立進行,相互之間缺乏協調聯絡機制。
運營商強勢介入傷害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體系架構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上述負責人指出,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二唯碼和多媒體采集技術等方式獲取物理世界的各種信息,是物聯網的第一步,也是物聯網的數據基礎,“只有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應用層才能將物聯網技術與行業(yè)專業(yè)系統相結合,并通過網絡層的全覆蓋而百花齊放。”
“只有傳感網、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相互融合才構成物聯網?!?在中國傳感網產業(yè)主題高峰論壇上,中國物聯網研究發(fā)展中心主任王匯聯也強調,物聯網技術涉及到計算機、半導體、網絡、通信、光學、微機械、化學、生物、航天、醫(yī)學、農業(yè)等眾多學科領域。“傳感器網絡原本與電信網沒有任何關系,網絡數據的傳輸不涉及到電信網?!鄙鲜鲐撠熑藢Α兜谝回斀浫請蟆繁硎?,但現在電信運營商卻認為傳感網也應該由電信運營商來主導,這也從一個方面延遲了傳感器網絡國家標準的出臺時間。
最關鍵的問題還在于:“軟件、半導體、光學等行業(yè)都與物聯網相關,但到底哪些是物聯網,必須要有一個界定,否則政府的扶持政策和科研補貼都很難到位?!鄙鲜鲐撠熑苏f,“因為電信運營商強勢介入物聯網,國家很多關于物聯網的科研補貼卻流向電信運營商,而其他企業(yè)卻難分到一杯羹。”目前國內物聯網發(fā)展的現狀則是,傳感器、RFID、條形碼、云計算等物聯網關鍵技術上,國內企業(yè)在這些領域的技術基礎與國外企業(yè)差距很大。
運營商意在爭奪大客戶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總工程師續(xù)合元則認為,之前國內對物聯網的研究都是根據不同的需求而進行零散的研究,沒有整體系統端到端的研究,而電信運營商的介入,正好補了這一空白。
“現在‘物聯網’概念內涵已遠遠超出以往的定義,涵蓋了當初的物聯網、傳感網、電子標簽等概念?!?/span>王匯聯指出,中國科學院對物聯網關鍵詞的解讀為:信息化,因為物聯網是全球信息化發(fā)展的新階段,從信息化向智能化提升。而王匯聯所說似乎也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電信運營商介入物聯網的真正原因:搶奪集團大客戶?!爸袊苿釉趥€人客戶市場占據壟斷地位,但是集團客戶市場的競爭實力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中國移動一位內部人士指出,雖然三大電信運營商都是全業(yè)務運營,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有自己的系統集成公司和強大的運營維護技術隊伍
“現在中國電信的個人收入一年比一年少,集團客戶已經是中國電信最后的堡壘?!焙想娦乓晃恢袑幼蛉諏Α兜谝回斀浫請蟆繁硎荆锫摼W概念其實就是信息化,用這一概念一方面是與時俱進,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機拓展更多集團客戶。根據公開信息統計,目前中國電信已經推出了300多個全國性的物聯網應用,包括平安e家、家庭信息機、客運車輛調度與監(jiān)控應用、污染源在線監(jiān)控等。而中移動已在31個省市開通了M2M物聯網應用,布置全國物聯網終端數已超過400萬,年均增長超過80%?!案餍袠I(yè)和企業(yè)在物聯網的占位和布局上,應該要從長計議、冷靜布局、扎實推進?!蓖鯀R聯指出,如果中國物聯網產業(yè)在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沒有重點一哄而上,可以推進信息化,但做不成物聯網,或者成為又一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打工產業(yè)”。